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挑選防曬時,是否不確定該挑化學性還是物理性防曬好?物理性防曬的防護會足夠嗎?SPF 25 跟 50 又有什麼不同?在綠藤「第三選擇防曬」新品發表會上,我們特地邀請了皮膚科邱品齊醫師,來聊聊關於大家最關心的防曬議題,透過專業知識的分享,讓大家對防曬有更深度且完整的認識;馬上跟我們一起重溫當天的精彩內容吧!
「大家好!我想現場在座許多媒體朋友,今年夏天已經聽過我很多場有關防曬的演講了吧!」一開場,邱品齊醫師便以輕鬆幽默的口吻和大家打招呼,也提到過去幾年,他進行大量防曬產品檢測研究所得到的一番心得。
「防曬,簡單來說就是有添加『防曬成分』的乳狀或其他劑型的產品。」邱品齊醫師以平易近人的方式,為大家說明防曬的本質原理。「學理上,防曬成分主要分成兩大類,分別是『化學性』和『物理性』。前者是吸收紫外線,再透過能階轉換轉化成熱能,減少紫外線對肌膚的傷害;物理性就是透過粉末的物理性反射及折射功能,來阻擋紫外線。」(也來看看:曬傷怎麼辦?「3 不 1 要 」曬傷脫皮保養術,緩解肌膚不適)
邱品齊醫師提到,這幾年,隨著研究的進步以及新型防曬成分的開發,現在有了更新的觀念,就是把防曬成分拆成「無機」和「有機」(註 1)兩種。但同時,邱醫師也補充,隨著新的技術持續演進,配方設計的好壞,依舊是影響防曬效果的最大重點。(也來看看:物理性防曬推薦哪一種?物理性與化學性防曬成分 3 步驟簡單辨別)
邱品齊醫師表示,物理性防曬成分,目前主要分成兩大類:二氧化鈦(Titanium Dioxide)和氧化鋅(Zinc Oxide)。
「因為這些是穩定的粉體,所以也是相對溫和且安全的選擇。但這兩種成分都是白色,一般來說,台灣人的膚色不像美國人、歐洲人那麼白,所以把它們擦在皮膚上,就容易顯白或出現不勻稱泛白,而這也是消費者會不敢挑選物理性防曬的主因之一。」
談到適用對象,邱品齊醫師在特定場合會特別偏好物理性防曬的原因,在於下述四個族群:
「五月時,夏威夷公告禁止販售含有兩個化學性防曬成分的防曬用品,因為可能會影響到珊瑚與環境。」邱品齊醫師表示,近年來防曬在環保議題上越被重視,而這是目前全世界第一個相關法規,他會持續追蹤,關注全世界接下來要怎麼看待這個問題,怎麼讓防曬的成分能更安全。
那物理性防曬對環境有什麼影響?對此,邱醫師補充道,「物理性防曬成分主要是礦物粉,即使被沖洗到海洋,也會沉澱在海底,較不會造成生物毒素的累積,整體來看,對於環境的安全性是比較高的;至於奈米型防曬的安全性,則需要持續追蹤。」
關於物理性防曬的效果,邱品齊醫師這麼回應,「傳統而言,二氧化鈦對 UVB 較有效、而氧化鋅則在 UVA 有比較好的表現,而近來科學研究發現,物理性防曬的防護波段跟顆粒大小有直接關係,因為物理性防曬是粉狀物質,顆粒有大有小,就跟麵粉一樣會有粗細,所以當這個顆粒越大, 對於 A 光甚至可見光的防護就越強。」
邱醫師接著指出,「如果我們可以調整這些物理性防曬的顆粒大小,全部配在一起,其實就可以達到一個兼具 B 光、A 光、甚至可見光都能涵蓋到的防護。但要設計這樣一個產品並不容易,因為不同粒徑,在一個產品之內能夠達到混合均勻且穩定的效果,其實是需要技術的。」
防曬的最終目的,是為了防禦連雲層都無法擋住的紫外線,包含 UVA 和 UVB 這兩種波長光線。但邱品齊醫師也提到,數據顯示,有 73% 的民眾還是分不清楚 UVA 和 UVB 對肌膚造成的傷害。
「我這幾年一直在強調寬頻,因為防曬不能只防 UVB,UVA 也要防。」
為了幫助大家更清楚兩者之間的差異,邱醫師用了一個簡單好記的比喻:「UVA 波長較長,穿透力也比較高,容易導致曬黑及肌膚老化而產生皺紋,所以 A 可以用 Aging(老化)來記,因為老化會長皺紋、長斑。」
「而 UVB 波長較短,卻因能量強容易造成曬傷,甚至慢性累積而形成皮膚病變,所以 B 可以用 Burn(燒傷) 來記,這樣就容易記起來了。 」(也許你想知道:物理性防曬推薦哪一種?物理性與化學性防曬成分 3 步驟簡單辨別)
SPF 防曬係數一直是大家非常關心的話題,邱品齊醫師也特別為大家說明SPF 防曬係數的涵義。
「簡單來說,SPF 是指在塗抹防曬後,在人工或天然光源照射下,皮膚產生曬紅 / 傷現象的時間倍數。許多人看到 SPF 25 和 SPF 50,就直覺認為後者的防曬效果比前者好,實際上,兩者只差在時間差距,但阻擋紫外線的效果並沒有差太多。舉例來說,SPF 25 可以阻擋掉 24/25 的 UVB ,SPF 50 的意思是可以阻擋掉 49/50 的 UVB,如果用比例來看,其實防曬效果只有差 2% 而已。」
邱醫師表示,如果只是待在辦公室工作,SPF 25 已經足夠,若會在室外待比較久,或需要一整天在戶外運動、逛街、騎腳踏車、登山,就建議選擇防曬係數 50 以上,讓肌膚被曬紅的時間延後。「簡單記就是 SPF 25-30 適合室內防曬,SPF 50 適合長時間戶外活動防曬用。」
邱品齊醫師也提到,許多坐辦公室的人,反而要留意室內光線,若過強可能會有 UVA 的光害。「所以,選擇能同時防護 UVA 和 UVB 的防曬產品就變得很重要。」
邱品齊醫師:白天若有擦防曬,晚上一定要記得清潔,但需不需要卸妝則端看你擦的防曬的附著力與目的。如果是運動型或底妝型防曬,通常會添加較具有附著力的成分,達到防水、貼合肌膚等功能,所以會建議先卸妝後再洗臉。若沒有抗水性、附著力高的成分,一般洗面乳已足夠。
邱品齊醫師:其實補擦的速度並沒有絕對的標準,主要還是看防曬流失的速度,而「流汗」則是關鍵。流失越慢,補擦的速度就可以更慢一點。如果是在室內工作、一整天都不太會流汗的狀態,一天只需要擦一次即可;如果會在外奔波,流汗會造成防曬的流失,建議每兩小時就補擦;若是有去海邊游泳,一小時就需要補擦一次。
邱品齊醫師:除了成分外,用量也是關鍵哦!如果覺得買高防曬係數就不用擦太多,那其實不如買中低防曬係數,但擦多一點要來得有效。舉例來說,如果你買了 SPF 50 的防曬,但用量卻只有建議的一半,那效果其實也會打折扣。由於一般防曬沒有定量標準,一般人會建議整張臉加脖子要 1-1.2 cc 的用量;以一瓶 30 ml 的防曬來說,若每天都有擦防曬,一個月 (30 天)到一個半月就應該要用完一瓶,才代表每天都有擦足夠的量。
邱品齊醫師:其實想減少泛白,擦的量跟均勻度都有影響,我會建議以「少量多次」的方式慢慢擦,讓防曬能被更均勻地分布在肌膚上,比起一次把全部的量都擦到肌膚上,更能讓肌膚跟防曬貼合,而減少因不均以及光線反射造成的泛白問題。p.s. 聽完邱醫師的建議後,綠藤測試了包含【第三選擇防曬】在內的 10 種不同物理性防曬,發現幾乎只要分批次擦,泛白狀態會大幅降低,呈現自然狀態。
註 1:邱醫師補充: 這個有機是「有機化學」,不是「有機農產品」的意思。
參考資料:
責任編輯:Michelle Chang
綠藤生機 Greenvines
於 2010 年創立,為台灣純淨保養品牌。相信純淨不該盲目信仰天然,而是從中找尋與安全的交集,因此拒用 2700+ 項非必要成分,被國際媒體譽為系統性的配方改革。目前為亞洲唯一連續五年蟬聯「Best for the World」大獎的 B 型企業。了解更多關於綠藤 >>